聚乙烯一直是國內重點進口的大宗化學品之一,由于去年進口料占據了聚乙烯市場的半壁江山,國際價格的波動對國內聚乙烯行情變化產生了重要影響。在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瘋漲到每桶近80美元時,國內聚乙烯的平均價格也歷史性地沖高到每噸13500元以上。但隨著今后國內新增產能的陸續(xù)投產,我國聚乙烯的供需形勢將發(fā)生變化,進口料占半壁江山的時代即將終結。
海外各國瞄準中國市場 我國進口的聚乙烯主要來自韓國、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和印度等地,其中韓國比例最大。近年來沙特阿拉伯等中東國家和印度生產的聚乙烯憑借其極具競爭優(yōu)勢的生產成本對我國出口量逐年加大,已經在我國市場占有了較大市場份額;泰國、馬來西亞、俄羅斯等周邊國家近年來也在大規(guī)模擴建聚乙烯生產裝置,除了滿足他們本國需求外,主要是為向中國出口。預計2010年中東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聚乙烯出口地區(qū)。 目前中國成為世界聚乙烯供應商角逐的主戰(zhàn)場,國內對聚乙烯產品需求巨大。在世界各國中,對聚乙烯需求增長最快的是中國,據預測,2010年前中國年平均增長率為9.7%。近10年來,我國石化業(yè)發(fā)展突飛猛進,而聚乙烯產能嚴重不足,國內外聚烯烴巨頭因此紛紛投資擴產,使我國聚乙烯產能大幅提升。近5年,我國聚乙烯年產能已從300萬噸左右增加到600萬噸,但仍不能滿足國內市場的強勁需求,因此進口量也同步增長,僅2006年進口量就達623萬噸,占國內消費量的55%左右。
國產貨競爭力亟待提高 進口料之所以能在國內聚乙烯市場上占據較大份額,是因為我國聚乙烯生產與國外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一方面,國內裝置規(guī)模偏小,物耗、能耗高。國外單個裝置年產能一般為30萬~40萬噸,而國內目前大的才20萬噸,不少裝置只有幾萬噸;我國聚乙烯裝置的物耗和能耗與國外相比也較高,導致生產成本高,缺乏競爭力。
另一方面,產品結構中品種比較少,高檔產品比例低。據悉,日本能生產高密度聚乙烯793個牌號、低密度聚乙烯2540個牌號。而我國聚乙烯牌號少,而且大多數是只能用于一般用途的通用料,高檔次的專用料大都需要從國外進口,如管材專用料、電線電纜專用料、汽車油箱專用料、大型中空容器料等。
此外,聚乙烯企業(yè)集中度比較差,生產力分散,專業(yè)化生產程度低,導致資源配置不合理,也制約了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和競爭力的提高。
新增產能彌補國內缺口 近年來,我國聚乙烯生產能力急劇增長,僅去年就新增了155萬噸?!笆晃濉逼陂g,國內將新建、改擴建一批乙烯裝置,形成若干個百萬噸級的乙烯生產基地,聚乙烯的生產能力將相應地進一步擴大。
目前見諸于報端的已經開工并將于2009年前建成投產的就有天津石化百萬噸乙烯中的60萬噸聚乙烯、鎮(zhèn)海煉化百萬噸乙烯中的45萬噸聚乙烯、獨山子石化120萬噸乙烯中的60萬噸聚乙烯、撫順石化百萬噸乙烯中的80萬噸聚乙烯等。
預計至2010年,國內新增聚乙烯年產能可達700萬噸以上,國內產能預計為1100萬噸,產量預計為800萬~1000萬噸。
由于國內產能不斷增長,國外廠商爭相涌入,因此下游需求盡管也在增長,但不一定跟上供應的增長。我國聚乙烯供需形勢很可能由供應偏緊轉為趨向平衡,甚至走向逐步過剩,市場上進口料占半壁江山的時代也將一去不復返。這同時也意味著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在嚴酷的挑戰(zhàn)面前,聚乙烯生產企業(yè)只有進行改革、改造、重組,加快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在保持總產量適度增長的同時,著重提高聚乙烯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加高檔次專用料的比例,提供質優(yōu)價廉的多樣化產品,方能求得生存和發(fā)展。